给教师的饮食小贴士~

多吃利咽食物:

多吃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蔬菜水果,对防治慢性咽喉炎有一定的作用,如南瓜、丝瓜、芹菜、莲藕、雪梨、乌梅、莲子心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应少吃,容易引起上火的油炸食物也不要多吃。



多吃养眼食物:

课堂上飞扬的粉笔灰易使教师患上结膜炎等眼疾,所以教师会经常感觉眼睛干涩、发痒。因此,除注意正确用眼外,教师要多吃具有养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羊蹄筋、羊肝、胡萝卜、菠菜、乌骨鸡、桑椹、甲鱼、黑木耳等等。


多吃抗疲劳的食物:

教师长时间站立讲课,下肢肌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产生的乳酸在下肢积聚较多,会出现双腿沉重、酸胀等不适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多吃水果、蔬菜、豆类碱性食物,以消除疲劳。此外,服用大枣、麦冬、桂圆、人参熬成的汤,也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多吃益脑的食物:

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会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教师宜适当补充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鱼、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等,以保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另外,吃蛋黄、大豆、胡萝卜、鱼、肉等含磷脂丰富的食物,能增强大脑的机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011年全国教师散文奖已截稿~

谢谢大家的参与!


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颁奖典礼暨得奖作品集推介礼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新加坡:“莱佛士”唸成“菜佛士”‧汉语拼音教学恐令学生成为汉字盲

新加坡小学以汉语拼音为本的教学制,令人担心若干年后新加坡的学生将沦为“汉字盲”;现在,已有学生把“莱佛士”念成“菜佛士”。

新加坡的议员刘程强对汉语拼音的使用及对汉字读写能力的影响表示担心,提出在小学教育阶段以学习汉语拼音为主的华文教学制度,是否会在若干年后使新加坡的学生沦为“汉字盲”的疑问。

不过,新加坡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则强调,学校除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通过朗读和习字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将为他进一步掌握语言四技——听、说、读、写,打下坚定的基础,而在电脑、电子词典和互联网盛行的科技时代裡,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输入的一种方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教育部从2007年起,在全国小一小二班实行新的小学华文课程,目前已经推行到小五班。刘程强认为,这一套在小学推行的新华文教学法,所注重的是听和说的部份,学生读和写字的能力被视为次要。

他说:“有些教育学者也许认为在小学先学习汉语拼音,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打好听和说的基础,以后再认字和写字。然而,华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如果读音不和字形同时联合起来学习的话,以后是否能凭读音来认字还是个未知数。”

一名家长致函报社说,小四全年级最好的华文班在朗读课文时,全班除了她女儿,都把“莱佛士”被念成“菜佛士”。

傅海燕在回答询问时指出,学校在一年级最初的12至14週教导学生认识和使用汉语拼音。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掌握汉语拼音和学习正确发音,也同时认读会话时经常使用的基本汉字,而这个方法能让学生逐步学习识读生字。

她强调,在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使用功能之后,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篇章来学习识读更多汉字。
她指出,有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对学习华文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数据显示,修读高级华文的小六学生比重从2004年的24%上升至去年的30%,修读O水準高级华文的学生比重也从2004年的19%上升至去年的27%。

星洲日报/国际‧2009.02.11

——————————————————————————————————————————
新加坡学习华语的方式,比较像学习弟二语文,先学拼音,再学汉字。针对汉字“拉丁化”的问题,中国许多学者曾做出讨论。以下是三位学者曾提出的看法和意见。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说:“著名文学大师、世纪老人巴金先生早年也曾赞同‘汉字拉丁化’,但到了晚年,他更新了观念,深有体会地说:有人以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只要大家花几天工夫学会,就能看书写信,可以解决一切,其实他不过同祖宗划清了界限,成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文盲而已。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是丢掉他过去长期积累起来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珍宝,靠简单化,拼音化来创造新的文明是不有什么成果

李润新教授说过:“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先生曾“旁观者清”地指出汉语教学处于一种危机状态,这种危机表现在针对汉语特殊性的研究,针对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没有跟上汉语教学的需要。以适合表音文字的语言的教学法去教汉语,会把汉语复杂化的。”

中央研究所戴汝潜研究员表示,目前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他说:“如果让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字毫不搭界的 a 这样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