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饮食小贴士~

多吃利咽食物:

多吃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蔬菜水果,对防治慢性咽喉炎有一定的作用,如南瓜、丝瓜、芹菜、莲藕、雪梨、乌梅、莲子心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应少吃,容易引起上火的油炸食物也不要多吃。



多吃养眼食物:

课堂上飞扬的粉笔灰易使教师患上结膜炎等眼疾,所以教师会经常感觉眼睛干涩、发痒。因此,除注意正确用眼外,教师要多吃具有养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羊蹄筋、羊肝、胡萝卜、菠菜、乌骨鸡、桑椹、甲鱼、黑木耳等等。


多吃抗疲劳的食物:

教师长时间站立讲课,下肢肌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产生的乳酸在下肢积聚较多,会出现双腿沉重、酸胀等不适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多吃水果、蔬菜、豆类碱性食物,以消除疲劳。此外,服用大枣、麦冬、桂圆、人参熬成的汤,也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多吃益脑的食物:

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会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教师宜适当补充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鱼、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等,以保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另外,吃蛋黄、大豆、胡萝卜、鱼、肉等含磷脂丰富的食物,能增强大脑的机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011年全国教师散文奖已截稿~

谢谢大家的参与!


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颁奖典礼暨得奖作品集推介礼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三聚氰胺”遭普遍误读

新华网上海12月30日专电(记者孙丽萍)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30日公布了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球来宾。然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lè误读成了yuè。2008年,这是国人在引用名言时经常读错的字。

社会热词中容易出错的是“三聚氰胺”。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生僻词汇“三聚氰胺”迅速家喻户晓。“氰胺”应读qíng’àn,但国人普遍将其误读为qīng’ān

今年高考,许多中学生使用“震憾”一词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该是“震撼”。“撼”为手旁,意思是以手摇物。“憾”为心旁,意思是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等标题频频出现于报纸、网络上,其实这里的“狙击”应写为“阻击”。“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才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旅游景点爱用繁体字书写名人故居的说明牌,却往往将“故里”误写为“故裏”。“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干。

社会机构称谓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如“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期间”不能单独放在句首使用,应该写成“其间”。

出版物上容易混淆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和“望尘莫及”。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悬殊。一些著名作家的笔下,竟然也会出现“只能望其项背”这样的病句。

财经术语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有时会被新闻媒体混为一谈。前者是指银行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近年来《红楼梦》被影视剧屡屡翻拍,“红学”登上“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但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一再被讲坛学者们误称为“索引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而“索引”专指图书检索。两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咬文嚼字》编辑部负责人郝明鉴还表示,2009年,该杂志将集中精力,对《士兵突击》《五星大饭店》等一批高收视率优秀电视剧的字幕进行“纠错”。                                  

(摘自新华网)

教育名言分享(五)

  • 教师的行为最高原则:是启发而不是灌输,是管理而不是管束,是激励而不是包办。
  • 好学生的行为是:敢于思考,敢于挑战既定答案,全面的身心发展,助人为乐;绝对不是智力超群,孤僻自闭,人格冷酷,自私狭隘的人。
  • 人生识字聪明始。
  • 优生吃不饱(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差生吃不了(让他们失去信心、兴趣)。
  • 四快速:快速计算、快速识字、快速记录、快速阅读。
  • 无论什么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理解。
  •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
  • 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生理素质与潜能开发,二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文化素质,人格道德的塑造。

介绍《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两项标准

续梅: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教育部今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发布的内容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这也是关于汉字部首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标准;第二个是发布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将于下周(3月2日)正式开播的消息。这两个内容没有太大关联,我们原来考虑是想分两次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考虑到“两会”之前,新闻界的朋友可能都比较忙,所以还是放在一次会议上进行发布。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女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书岩;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陈燕老师;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总监徐锦培。

  下面,首先请李宇明司长发布《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两项标准。

  李宇明: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新闻发布会,和我们今天是和媒体同行,有在座的媒体朋友,还有会上一起发布新闻的中国教育电视台。今天发布《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我们知道汉字是非常悠久、非常有内涵的文字。把汉字编到一块儿,要分很多部,部首就像班长一样,是一部字的领头人,放在一部字的前面。把哪些字编在一块儿是有规律的,按照意义和形体。编部首,目的是为了查字,我有一个字去哪儿查?知道了它属于哪一部,我就可以查到。这就是部首的作用。

  过去部首的作用是为了检字,到现在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信息都是靠汉字把它编排在一起,所以现在的汉字编排和汉字检字实际上也是信息编排和信息检索。汉字分成多少部是一个问题,哪个字归到哪个部也是问题。东汉时期天才的文字学家许慎,他在《说文解字》首创540部。但是汉字的发展演变就是意义和字形的矛盾运动过程,后来越来越重视形的变化,很多形不一样,于是后来部首就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了。到了明代《字汇》是214部,清代《康熙字典》也是214部。《新华字典》第9版之前,189部,等等。这给教育、辞典编纂、信息检索都带来一些困难。所以,社会发展、文化传承,要求根据今天汉字情况来统一部首。

  早在1983年的时候,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联合发布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这个部首表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应用,在应用中大家都觉得这个草案很好。我在PPT中列举的都是采用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的一些重要的字典、辞典和检索的检字法。在实践的基础上,又对原来的草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形成了今天的《汉字部首表》。主要调整和补充的地方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确立;二是部首排序;三是部首表的使用规则。

  《汉字部首表》规定主部首201个,附形部首99个。字词典的编纂也可以根据需要有一些灵活的处理。比如采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同时立部,比如“车”(車)和“玉”(王)。

  下面,我再介绍《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GB13000.1这个字符集总共汉字20902个, GB,是 “国标”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在汉字部首归部方面我们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汉字信息处理、辞书编纂等方面有各种不方便的地方,有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我们发布部首归部规范以后就起到了统一的作用。归部原则是按照字形的特点来归部的,比如拿到一个字,首先从左、上、右看哪个能成为部首,能成部首的就选成部首。比如说“文质彬彬”的“彬”,一看是“木”字旁就归到“木”部,那就到“木”部去查。再比如“闻”,一看外部是“门”,就不要到“耳”那儿查。如果左边和上面都不是部首,那就取右边或取下边,如“颖”就取“页”做部首,“染”就取“木”做部首。如果几个部首叠合,比如说江西的简称“赣”,在左边取部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一横,或者一个“立”,一个“音”,部首叠合的时候就取复杂的部首归部,比如赣归入“音”部。实际上文章的“章”从字义上来讲不应该是“立”“早”,应该是“音”“十”。音就是音乐,“十”表示多,多篇音乐就是“章”。还比如“兵”,上面应该是“斤”,下面是一横,一撇一点。而不是“丘”“八”。我们这次归部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很多乱拆汉字的问题。

  《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都是推荐性标准,鼓励社会使用。我们国家标准,有一些是强制性标准,有一些是推荐性标准,语言文字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牵扯到每一个人,我们没有办法用一个一成不变的非常严格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人。这两个标准的发布,对于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汉字部首排序检索的统一、推动辞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以及汉字教学等,都有重要意义。这两部规范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最后,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再讲一点我们后面要做的工作。我把它叫“余言”,有两层意思:一是余,就是多余的话;二是我,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信息化和文化传承是当下两大热点话题。信息产品中的语言文字标准过去更强调技术性,很多字形的输入法拆字,主要是考虑技术,与教育领域相关的语言文字传承常常有差距,因为教育界主要讲究字理,这样就出现了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不协调,老师和学生用的软件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文字原理出入差别很大,这样很不利。怎样克服这样不协调的现象,怎么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是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一个问题。

  近些年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加强了面向汉语汉字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期将发布两个标准,汉字部件规范标准和汉字独体字标准。过去汉字部件,各地叫法不一样,比如“纟”有些叫绞丝,有的地方叫扭丝。单人旁有的叫立人,有的叫单人,需要规范。汉字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好记,根本不管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比如说“饥饿”的“饿”,有些老师跟学生这样讲,说“饿”好记啊,饿左边是食字旁,吃饭啊,我要吃饭就饿了,但是,下面再问:要是一个虫子旁,一个“我”,那是我要成为虫子吗?一个单人,一个“我”,就是我要一个人吗?如果一个“女”,一个“我”……!我们感觉到在汉语文化传承和信息化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当然,我们这些规范标准都是为教师、为信息教育产品的研发人员提供知识和规范,我们不主张把这些东西直接教给学生,特别不主张去难学生、考学生,语文课应该教得生动一点、活泼一点。不要让语文知识代替能力。因此,这些规范只会给从事教育的人带来帮助,而不会增加教学难度。如果哪个学校让学生去死背这些规范,我想那是最笨的。通过规范来促进中小学信息教育与汉语汉字教学保持一致,使悠久灿烂的汉字文化在信息时代能够更好的传承。而这些也许和我们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将会有关系,我们可以和陈总一块儿合作。

  我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如果有问题,我们还有两位课题研究组的教授可以解答。

  续梅:谢谢李司长!李司长把非常专业的内容跟我们进行了通俗的讲解,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回想我们在上小学学汉字的时候,都学过怎么查字典,知道这个字怎么读音,我们会用拼音查字方法,不认识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部首查字法。有的字我们可能很清楚,比如说“新闻发布会”当中的“新闻”两个字,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都能很快地找到部首。像“发布会”这三个字,我在想这三个字的部首如果让我们很快找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所以部首的标准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有密切的关系。今天发布这两个标准也是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刚才李司长解释得很清楚,第一个标准是解决立部的问题,哪些部件可以充当部首,有201个主部首和99个附形部首;第二个标准是解决归部的问题,哪些字应该归到哪些部首里面,一共有20902个汉字的部首归部表。我想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对于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一会儿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想李司长和台上的几位专家会给大家做详细解释。

   北京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新出部首规范的第五条,好象所有笔画都以笔画多的为主,这个新办法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现在学生已经熟悉的查字典的方式。第二个问题,通过国家标准,以后出版查字典的办法是不是都按新办法来?涉及到电脑里面的五笔字型的输入法是不是也需要调整?另外我想问李司长的一个问题,我看材料里有新词语辞典,曾经有一段时间停止出版了,我想问今后会不会出,这些新词语辞典会不会对现代汉语词典有影响?

  李宇明:新词语辞典,过去中断了,是因为这个项目需要海量的数据库,要很多人一起做才能做出来,后来课题停了。这个课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基本建设。词能不能进到《现代汉语词典》,我想有些词有生命力,有些是没有生命力的。

  陈燕:刚才李司长说规范都有推荐性的标准,鼓励大家使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归部规范”,主要是应用于信息处理里面的汉字排序的检索,也可以供辞书编者和教学参考,我想中小学在使用这个规范的时候,会很恰当地使用,不会造成什么矛盾。

  李宇明:而且辞典编纂有技巧,实际查的时候可能从多个口进去,都可以查得到。

  北京日报记者:比如音乐的“音”这个单个字,以前可以查“立”或者“日”,现在只能查“日”,是不是这个标准出来之后,有一个新的查字方法?

  陈燕:你刚才说的“音”字,它本身就是一个部首。

  张书岩:这个“音”,1983年制定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就已经有这个部,一般的字典都会列这个部的。

  记者:汉字部首表如果出来之后,我们现行的字词典是不是就不好使了,紧接着就要出一个适合于这个部首表的字典出来。我们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部首还是按以前来教?从今年秋季开始,是不是小学语文教材也要按照新的部首去教,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一些老师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李司长说的,鼓励使用,鼓励去使用还是强制性使用,这涉及到小学教学的问题,希望您能对这个问题再解释一下。

  李宇明:实际上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学(包括很多辞书编纂)用的都是201部,没有给社会造成断裂。只是一些大的字典、词典有差异。这些差异多是附形、主形问题。不是强制性的规范。教学应该灵活一点,不应该考学生这个部首那个部首,要是这样考的话,语文课就没有办法上了。从政策上来看,第一不会造成断裂,第二它和考试不会有很大的矛盾。

  张书岩:刚才这位记者同志的担心,我觉得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设立这个规范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地使用、掌握部首,而不是给大家添麻烦。当初在制定部首表的时候,曾经就吸收了各个辞书编纂单位,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他们负责编《现代汉语词典》,还有上海辞书出版社他们负责编《辞海》,还有商务印书馆的老专家,大家一起来共同商议这个事情。原则里有一条,尊重传统,坚持继承性原则。所以,这个部首表不是新创造一个东西,而是把原来有矛盾的、不统一的东西给它整合起来,没有统一的部首表的时候,各辞书的部首表处于混乱的状态,比如有的用250多个部首,有的用189个部首,习惯用189个部首的去查《辞海》的时候可能查不到,相反用惯了《辞海》的人去查《新华字典》也有可能查不到,但是我们现在给它统一起来了,都用201个部首,如果各个辞书都采纳了,我想这只能对大家有好处,让大家使用起来更方便。

  光明日报记者:李司长刚才所说,汉字部首归部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次归部规范的出台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怎么处理?另外,再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归部归酝酿过程。

  李宇明:这个问题我们请陈燕老师来回答。

  陈燕:归部问题历史上的确有争议。我们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都进行了详细考察,在解放以后,有些辞书里面有一些部首的检索法,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对这些查字法都进行了研究,选择是合理的因素,形成规则有依据,便于应用,用取长补短形成这样一个归部规范。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们知道空中课堂这个频道的开设,为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现在有没有合作机制来保证这个频道可以跟目前的学校的名师合作保证教育的质量?第二个问题,中小学辅导时段每天有1个半小时的节目,这个节目跟中小学课程教育有哪些衔接?

  陈力:优质资源如何保证的问题,我想优质资源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国家统筹将国家的优质资源送上去。比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国家级的培训任务放到上边。还比如国家有关新课程的内容,我们通过教育部以及各方面的联系,也将频道作为主要优质资源的播出平台。第二,全国各地已经有的优质资源,我们将开展广泛的征集活动,比如征集各个教材的优质音像节目、好课、名师课程、名师讲课、名师分析性课程的节目,还有一些教师教案、教师技能大赛等等,通过这种征集,把优质资源筛出来放到这个平台上面。另外,怎么解决空中课堂频道节目播出和中小学上课的问题,因为本身教材是一纲多本,学生作息时间不一样,这是一个矛盾。我们想,首先播出的节目不是纯粹的每个课本的同步课堂,它做不到这一点,主要是抓住它规律性的东西,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播出配合性的节目、配合性的课程、配合性的活动。中国教育电视台这个频道的节目发布和节目单区别于任何一个频道,现在根据老师和学校的需求,它的节目单以后将呈现像我们在家里看数字电视一样,像菜单一样,一点这个课程不是几句话介绍,内容介绍什么都很详细,供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东方早报记者:请问李司长,因为前一段时间电视频道有四成标识不规范,现在有哪些频道做了一些规范性的措施,如果他们不继续改进的话,教育部会不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李宇明: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些消息。关于台标使用的问题,出发点是考虑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国家有一部《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新世纪生效的第一部法律,这个法律上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法制的社会,都应当依法行事。第二,我们国家现在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人走向世界是带着尊严和文化走向世界的。我们要尊重母语,维护母语尊严。爱我国家,必爱我语言。

  续梅: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对教育的关注,以及为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转载自中华人民教育部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91/info1235541066534591.htm)

2009年2月26日星期四

飞跃音符音乐研习营报导(吉隆坡)

第二场音乐研习营于九月二十日在吉隆坡的坤成一校举行,联办单位是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华小校长理事会。这场音乐营也是在上午九时开始,同样分成上下半场。

在上半场中,杨女士除了讲解教学的目的外,还带动老师们利用肢体语言来歌唱、分辨声音的大小和长短,并介绍各种敲击乐器、吹奏乐器、弦乐器,甚至是身体乐器,即用口、手、脚蹬发出不同的声音。

到了下半场,杨女士要大家站起来进行团康活动,一边歌唱一边做动作。杨女士指出,所提供的活动对学生的记忆力、沟通技巧、节奏感、语文等都有帮助。她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授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有如何教导学生歌唱、认识乐理、使用乐器,以及如何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活动。

这场研习营同样在中午十二时三十分结束。两场音乐研习营能够成功举行,除了要感谢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外,还要感谢杨女士抽出宝贵的时间来主讲,以及一班群策群力的工作人员的配合。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飞跃音符音乐研习营报导(新山)

为了传授教师如何用更生动活泼的方式来教导音乐,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举办了两场音乐研习营。第一场研习营的联办单位是柔南华校教师公会,于八月三日在新山宽柔第一小学举行。

这个名为“飞跃音符”的音乐研习营由杨晓雍女士主讲。杨女士是雪兰莪音乐学院的副院长,拥有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并曾主讲多场音乐讲座和研讨会。

音乐研习营在上午九时开始。经过简单的颁奖仪式后,司仪简略地介绍杨女士的履历,然后杨女士再自我介绍,并讲述学习音乐的过程和教学目的。整个研习营分成两段时间,上半场是讲座,下半场则以活动为主。杨女士以一至三年级的《音乐百宝箱》里的内容为例子加以说明和示范。

这场音乐研习营在中午十二时三十分结束,主办单位准备了午餐让老师们享用。在研习营结束之前,老师们在问卷上填下了对研习营的评价和意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老师们都对这场音乐研习营感到满意。

总的来说,老师们都从研习营中体会到音乐的欢乐和有趣,也学习到新的音乐教学方法。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教育名言分享(四)

  • 今天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
  • 教师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量自己的不足。
  • 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新时代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在智力、道德、体能、情商、财商上全面发展的人,不再培养智力单项超过他人的畸形产品。
  • 不能与时并进,你将被开除地球的球籍。
  • 教育工作者没有必要、没有可能、也没有资格去“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一定要学会和受教育者“共同学习”(co-learning)这个新概念。

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谈量词的运用

在华文里,量词是属于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类。粗略地估计,我们目前常用的量词有五六百个。在我们日常交际中,量词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例如:“我校来了四位新老师”“我家附近开了一家百货公司”“我养了三只小猫”等。

依华文的习惯,名词或动词与量词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一只老虎、一头牛和一匹马”同样是四条腿动物,但是使用的量词却不一样。如果我们没有仔细去分辨,便会误用了一些量词。例如我们常将“名”和“位”的用法弄错。“名”和“位”都是用来计量人的单位,但是在感情色彩上,这两个词的是有所差别的,“名”是属于中性词,能够用来计量正面人物,也能够用来计量反面人物,我们可以说“一名老师”“一名医生”;我们也可以说“一名匪徒”“一名小偷”。“位”是褒义词,只可以用来计量正面人物,如“一位老师”“一位伟人”,我们不能说“一位匪徒”“一位小偷”等。此外,“名”也不能用来计量有亲属关系的人,例如我们不能说“一名表哥”“两名堂姐”。

再如“间”和“所”的用法。“间”和“所”都是计量房屋的单位,但是“间”和“所”的词义大小有所不同。“间”是计量房屋的最小单位,“间”指的面积比“所”小。例如:这一所学校有二十间教室。此外,“间”多指建筑物本身,只修饰房屋; “所”则指某些企业、事业单位,还包括房屋建筑和人员。我们可以说“一所学校“一所银行”“一所酒楼”,但是不能说“一间学校““一间银行”“一间酒楼”。有鉴于量词是使用频率颇高的词类,我们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如果量词运用得恰当,将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准确,语意更具体和形象。反之,如果运用不恰当的量词,将造成语义含糊,甚至褒贬适当,闹出笑话。

( 转载 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6/02/blog-post_20.html)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孩子心,不伤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儿童发展工作坊

目标:
掌握身体发展(包括神经发展)、情绪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及语言发展。
了解孩子成长与发展过程的改变。
学习观察与记录儿童的行为。

内容:
何谓儿童发展?(包括身体发展、神经发展、情绪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及语言发展)。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与其重要性。
何谓观察与记录?为什么要观察与记录?如何观察与记录?

一岁的孩子把球滚到椅子后面,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个球不见了。
三岁的孩子把球来来回回地踢给一位成人。
七岁的孩子和朋友一起发明了一个游戏——一个人把球丢到空中,同时开始依据球的跳动计算次数,另一个人则在这个球第十次弹起来时,把它抓住。
孩子如何从一岁时根本不理会球滚到哪去,到三岁时开始可以专注地来来回回地踢球,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展到能够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游戏?研究儿童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的改变。除此,更可以协助教 师设计合乎孩子需要的课程计划。

由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师资培训组主办,金碧霞博士主讲的儿童发展工作坊——《孩子心,不伤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快乐教学报2008年第2期之五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汪惠迪:阻引入科技现代汉语规范化有害社会进步

(槟城讯)语文学家汪惠迪讲师表示,“现代汉语规范化”,只是一句高调的口号,事实上不可能实现。这个口号对社会的新科技、新文化、新时尚及新观念的引进十分有害。

他主张,华人世界应做的是尽量向主流华语靠拢、但无需唯普通话马首是瞻;正确处理规范,多边互动、存异求同。

他认为,不给语言一个宽鬆的发展环境,就不符合21世纪的公平都市文化精神。因为,语言无非是为了人类沟通,并不是製造高精顶尖產品,怎麼方便轻鬆就怎麼说。

勿粗暴看待新词

他举例,《现汉》内有“隆胸”、“隆乳”及“平胸”等,但却不收“太平公主”,后来收录“太平公主”的词典被评论为粗俗词语,应当语言垃圾般扫除。

但是,他认为不该对新词新语採取粗暴态度。另外,他举例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因地域领域有别,催生了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员、首席执行长等华文名称。

他说,若坚持不让洋文字母混杂中文句子裡,马中的国、私营企业CEO出访会面,或会写成“中国x集团的首席执行官x,与大马x集团的首席执行员x会谈,两位首席执行官与首席执行员满意会谈成果……”

汪惠迪週四在檳州华人大会堂图书馆主办、华堂慈善及教育基金赞助的“大马华语规范路在何方”讲座会时表示,他同意原载於《上海文学》的《质疑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看法,即语言需要规范、但勿成语言用户的重担。

无“纯净”语言勿让规范语成生活重担

汪惠迪说,讲规范,但也该放轻鬆些,因为语言不是矿泉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净”语言。
他表示,华语的应用,应正确处理自调节与他调节的关係,勿让规范语文成为生活难以承受的重。

“语言是一个系统,因此具有调整功能,就算没有人为干预(他调节),也会经歷自身调整(自调节)。”

他认为,人们应从宏观角度看调节,结合“他调节”及“自调节”,以发挥“自调节”作用。“手机”如今取代“大哥大”就是一例。

他表示,我们也应正确处理刚柔关係,区别对教育、示范层次从严要求。

他说,基础教育阶段如中小学应严格贯彻执行,媒体也应严格执行国家制定标準。

“对普通百姓而言,则应当多宣导、多提倡,充分徵求各方意见再经审定,以免一再发生网友对华语规范理事会的决定不以为然或批评事件。

他说,华人应正确处理个性与共性关係,彰显大马华语本土特色。例如甘榜、五脚基、榴槤、令吉等,也是应按本地习惯沿用的个性词汇。

(转载自《光明日报》)

快乐教学报2008年第2期之四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郭熙:主流媒体负重任 规范语文不是“找麻烦”

(八打灵再也17日讯)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指出,规范华文必须视为替华文服务,也是给予使用者方便,并非挑毛病、找麻烦。

他说,语言绝对一直在转变,规范不是旨在强迫社会服从,而是把重点放在媒体及教育,因此,主流媒体堪当语言规范的重任。

“媒体如果反复出现某个字眼,曝光率增加,读者便会逐步接受。” 他指出,语言规范并非纯洁化,因为语言不能纯洁,这种规范语言的动机本身已是一个错误。

郭熙星期一晚上在《南洋商报》举办的“华人世界语言规范问题”讲座上阐明华语规范的原则,即主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迫切性的原则、经济原则及合作性的原则。 他说,通过强制性规范,只会引起强烈反抗,更何况一个国家的规范,也无法强制其他国家跟随。

“世界上的语言没有好坏,主旨是为当地人提供有效服务,若没有必要,大可不必规范本土华文。” 他指出,人们必须承认全球华语的存在,包括马来西亚华语、新加坡华语,不过,人们需要无障碍的进行沟通,为协调各地华语进行规范工作,而非找麻烦。 针对一些人视互联网为语言规范的大敌,他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有个标准的定义。

反之,他指出,互联网的出现,也导致许多新词汇产生,它快速传播语言,对语言统一也可说有贡献。

(转载自《南洋商报 . 国内新闻)

快乐教学报2008年第2期之三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教育名言分享(三)

  • 以学生发展成功为目标,以教师教育成功为关键,以学校办学成功为保证。
  • 化外在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
  •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 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
  •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宽广的海洋。
  • 每一个教师影响着一批人,每一个教师都可营造一个教育环境。
  • 要想学生学好,必须使学生好学。
  •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教育名言分享(二)

  • 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 影响儿童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好,就是课堂最佳的学习气氛、形式积极的学习心态;策略佳,就是说我们的授课方式符合学习需求。
  • 学生是天生要说错话、做错事的,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模仿到独立的创造。
  •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 能够不停学习成长,才是人生永不贬值的资产。
  •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 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

新加坡:“莱佛士”唸成“菜佛士”‧汉语拼音教学恐令学生成为汉字盲

新加坡小学以汉语拼音为本的教学制,令人担心若干年后新加坡的学生将沦为“汉字盲”;现在,已有学生把“莱佛士”念成“菜佛士”。

新加坡的议员刘程强对汉语拼音的使用及对汉字读写能力的影响表示担心,提出在小学教育阶段以学习汉语拼音为主的华文教学制度,是否会在若干年后使新加坡的学生沦为“汉字盲”的疑问。

不过,新加坡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则强调,学校除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通过朗读和习字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将为他进一步掌握语言四技——听、说、读、写,打下坚定的基础,而在电脑、电子词典和互联网盛行的科技时代裡,汉语拼音作为中文输入的一种方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教育部从2007年起,在全国小一小二班实行新的小学华文课程,目前已经推行到小五班。刘程强认为,这一套在小学推行的新华文教学法,所注重的是听和说的部份,学生读和写字的能力被视为次要。

他说:“有些教育学者也许认为在小学先学习汉语拼音,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打好听和说的基础,以后再认字和写字。然而,华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如果读音不和字形同时联合起来学习的话,以后是否能凭读音来认字还是个未知数。”

一名家长致函报社说,小四全年级最好的华文班在朗读课文时,全班除了她女儿,都把“莱佛士”被念成“菜佛士”。

傅海燕在回答询问时指出,学校在一年级最初的12至14週教导学生认识和使用汉语拼音。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掌握汉语拼音和学习正确发音,也同时认读会话时经常使用的基本汉字,而这个方法能让学生逐步学习识读生字。

她强调,在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使用功能之后,学生将通过阅读课文篇章来学习识读更多汉字。
她指出,有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对学习华文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数据显示,修读高级华文的小六学生比重从2004年的24%上升至去年的30%,修读O水準高级华文的学生比重也从2004年的19%上升至去年的27%。

星洲日报/国际‧2009.02.11

——————————————————————————————————————————
新加坡学习华语的方式,比较像学习弟二语文,先学拼音,再学汉字。针对汉字“拉丁化”的问题,中国许多学者曾做出讨论。以下是三位学者曾提出的看法和意见。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说:“著名文学大师、世纪老人巴金先生早年也曾赞同‘汉字拉丁化’,但到了晚年,他更新了观念,深有体会地说:有人以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只要大家花几天工夫学会,就能看书写信,可以解决一切,其实他不过同祖宗划清了界限,成了一个没有文化的文盲而已。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是丢掉他过去长期积累起来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珍宝,靠简单化,拼音化来创造新的文明是不有什么成果

李润新教授说过:“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先生曾“旁观者清”地指出汉语教学处于一种危机状态,这种危机表现在针对汉语特殊性的研究,针对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没有跟上汉语教学的需要。以适合表音文字的语言的教学法去教汉语,会把汉语复杂化的。”

中央研究所戴汝潜研究员表示,目前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他说:“如果让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字毫不搭界的 a 这样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童诗教室








童诗已经正式纳入小学课程。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必须懂得阅读童诗和写童诗。
提起写童诗,有人便会觉得很难,写童诗会很难吗?,且听听郑秋萍老师如何说:“这是一套有用又有趣的本子——孩子可以快乐地自学,老师可以轻松地教学,家长也可以一同创作。”
郑秋萍老师给家长话
创作童诗?您的孩子做得到!让您的孩子从现在开始阅读诗歌。读诗、写诗,对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无往不利!无论是从事哪一行业,也一样有用!童诗,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郑秋萍老师给老师的话:
老师,您懂得诗吗?如果您懂得,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要是您不懂,那也不必担心,更无需排斥。这本子可以让您轻松地指导孩子学诗、写诗。
您可以不必批改,打个星星就行了。


郑秋萍老师给同学们的话
想一想:下雨天,大家在做什么?
下雨天 树叶哭 下雨天 小草笑
下雨天 花睡觉 下雨天 我很冷 我很快乐

这是二年级小朋友写的诗!“诗”,就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让我们一起来玩童诗!你的诗,绝对可以写得比大人们来得好!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教育名言分享(一)

  •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
  • 教学的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
  • 书声琅琅应该是学校的特征。
  • 越是能力差,就越多做习题,就越没有时间去阅读,而越是不阅读,能力就越差。
  • 多做习题霸占了熟读精思的宝贵时光。
  • 学校教育所带给孩子的不只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化环节。
  • 如果一个人整天为着案头的工作忙个不停,那又怎么会有时间和心力去思考、学习、创新、改善,或者是带着别人一起展望未来呢?
  • 教师要学会体谅、宽容和欣赏,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

2009年2月9日星期一

种族还是民族

我们经常可以从报章、书刊上看到如此的句子:“ 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我国是由多个种族所组成的”或者“我国是由不同民族所组成的”。在我国,“多元种族”的使用频率会比“多元民族”来得高。

“种族”和“民族”的意义是否相同呢?若我们仔细去分辨其词义,我们便可以知道“种族”和“民族”的意思是有所差别的。“种族”是指“人种”,所谓的“人种”便是指人类的类别,是根据人类的生物体质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头型、面型、鼻型等来加以区别。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法便是把“种族”分为三种:高加索人种(又名白色人种或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又名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和尼格罗人种(又名黑人或赤道人种)。高加索人种是人口最多的种族,占世界人口的54%左右。

“民族”和“种族”的含义是不一样 的。“民族”指的是“历史上形成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多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生活习俗和共同的社会制度等。”民族不是种族特征的延续或发展,而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共同体。同一个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例如我国的马来人和华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个民族,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是多民族国家,例如中国便有56个民族。

总的来说,“种族”是在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是属于自然现象;“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产生的,所以“民族”可以说是社会的实体,属于社会现象。无论在数量、外延、属性上,“种族”和“民族”都有一定的区别,我们不应该将“种族”和“民族”划上等号,我们应该将“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改为“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转载自 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5/12/blog-post_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