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教专总秘书骆燕萍认为,目前的教育课程已把“生殖与社会健康教育”(Reproductive health and social)融入卫生科(Pendidikan Kesihatan)、科学和生物科等,因此,教育部不应再独立设立“性教育”科目。
“教育部应加强现有已融入其他科目的性教育课程,及为教师提供专业的训练,以提昇现有课程的教学法。”
她今日(3月25日)在新闻发佈会上说,教育部课程发展局设有“生殖与社会健康教育”
组,並於2006年在学校推出模组式的课程,教导学生两性知识、如何避免患上性病,如爱滋病、照顾自身安全等。
“教育部课程发展局週三(3月24日)邀请非政府组织出席会议,討论《生殖与社会健康教育》课程,虽然教育部没有建议设立独立的《性教育》科目,但教专认为现有课程已足以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
她说,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的性知识,可能比老师还多,在这课题上,除了老师,父母和社区也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减少因“性”引发的社会问题。
“学生一天只有6个小时在学校,教师、家长和整个社区在性教育课题上有共同的责任。”
青少年吃禁果3原因性知识须正確传达
骆燕萍指出,根据一项针对35名青少年进行的研究显示,青少年发生性关係主要可分为3种原因,即对性一知半解、网上看到性资讯后蠢蠢欲试及家庭因素。
她说,向青少年传达正確的性知识非常重要,这包括两性的差別与互重、甚么是可为及不可为,及从不同文化、种族及宗教角度来看待这项课题。
“教师和家长应教导学生如何分辨合適的资讯,家协和居民协会也可以协助传播正確的讯息。”
她说,除了传播性教育知识,教专更关注的是问题发生时,学生应该向谁寻找援助。
“一名女学生不小心怀孕了,但害怕受责怪而不敢告诉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她可以找谁呢?她们往往在没有办法之下,寻找同儕的意见,但这些意见不见得是正確的。”
她建议学校设立一站式的服务,除了向学生传达性教育知识,辅导老师也应通过与学生建立互信关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援助。
“除此之外,有关当局也应该制定適当的法令与条款,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一些顽固的学生是不受辅导这一套的。”
部份教师缺性教育培训
骆燕萍不否认,一些教师因为缺乏“性教育知识”的培训,而羞於教导学生有关於这方面的知识。
她说,教育部应该扩大范围,让更多教师获得培训,而不是让一名受训教师负责把知识传给其他教师。
她也希望企业界领袖赞助製做不同程度及具故事性的“生殖与社会健康教育“光碟,以免费派发给学校做为教育用途。
“教育部也可以把生殖与社会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道德教育科,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获取知识。有一些课程,应男女学生分开教,以避免尷尬。”
星洲日报‧2010.03.2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