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 想象是孩子的专利,在孩提时代多让学生写点想象作文,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孩子的世界原本就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 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
- 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 语文教师既要有诗人的激情,又要有哲人的智慧。
- 在进步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学习,在实干中成长。
- 教育要面向所有的人,不是用统一的模式去培养人,而是要面对不同的人,能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教育名言分享(三十二)
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
“拍马屁”的由来
我们常用“拍马屁”来说陷媚奉承的行为。古时候,“拍马屁”不是贬义词。“拍马屁”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元代蒙古人的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以得到骏马为无上的荣耀。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三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那么“拍马屁”为什么会变成含贬义呢?这是因为那些趋炎附势者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他的马优劣如何,都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意思。
(转载自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5.html)
二是蒙古族以得到骏马为无上的荣耀。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三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
那么“拍马屁”为什么会变成含贬义呢?这是因为那些趋炎附势者看到权贵策马而来,不管他的马优劣如何,都争着拍马屁股恭维一番:“大人的好马,大人的好马!”于是“拍马屁”成了巴结讨好、阿谀奉承的意思。
(转载自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5.html)
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2010年华裔节日、公共假期和学校假期
公历新年: 1 Jan( 星期五)
大宝森节: 30 Jan(星期六)
庚寅年春节: 14, 15 Feb(星期日、星期一)
天公诞: 22 Feb(星期一)
伊斯兰教先知诞辰: 26 Feb(星期五)
元宵节: 28 Feb(星期日)
学校期中假期 13-21 Mac
清明: 5 Apr(星期一)
国际劳动节:1 Mei (星期六)
卫塞节: 28 Mei(星期五)
学校年中假期 29 Mei-13 Jun
国家元首诞辰: 5 Jun(星期六)
端午节: 16 Jun(星期 三)
学校期中假期 21-29 Ogos
中元节: 24 Aug(星期 二)
可兰经降世日: 27 Ogos (星期五)
国庆节: 31 Ogos(星期二)
开斋节: 10,11 Sep(星期五、星期六)
中秋: 22 Sep(星期三)
重阳节: 16 Oct(星期 六)
屠妖节: 5 Nov(星期五)
牲宰节/哈芝节 17 Nov(星期三)
学校期终假期20 Nov-2 Jan 2011
回历元旦: 7 Dec (星期二)
冬至: 22 Dis(星期 三)
圣诞节: 25 Dis(星期六)
大宝森节: 30 Jan(星期六)
庚寅年春节: 14, 15 Feb(星期日、星期一)
天公诞: 22 Feb(星期一)
伊斯兰教先知诞辰: 26 Feb(星期五)
元宵节: 28 Feb(星期日)
学校期中假期 13-21 Mac
清明: 5 Apr(星期一)
国际劳动节:1 Mei (星期六)
卫塞节: 28 Mei(星期五)
学校年中假期 29 Mei-13 Jun
国家元首诞辰: 5 Jun(星期六)
端午节: 16 Jun(星期 三)
学校期中假期 21-29 Ogos
中元节: 24 Aug(星期 二)
可兰经降世日: 27 Ogos (星期五)
国庆节: 31 Ogos(星期二)
开斋节: 10,11 Sep(星期五、星期六)
中秋: 22 Sep(星期三)
重阳节: 16 Oct(星期 六)
屠妖节: 5 Nov(星期五)
牲宰节/哈芝节 17 Nov(星期三)
学校期终假期20 Nov-2 Jan 2011
回历元旦: 7 Dec (星期二)
冬至: 22 Dis(星期 三)
圣诞节: 25 Dis(星期六)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10个容易读错的同偏旁字
- 砧(zhen第一声)vs 占(zhan第四声)
- 惴(zhui第四声)vs 喘(chuan第三声)
- 缀(zhui第四声)vs 辍(chuo第四声)
- 滓(zi第三声)vs 宰(zai第三声)
- 渍(zi第四声)vs 责(ze第二声)
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
教育名言分享(三十一)
- 衡量一个学生的智力的高低,不应表现在知识的机械重复上,而应表现在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速度、灵活性、逻辑性上,表现在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化为技能。
- 老师(把作文)改得再好,学生没有动手、动脑,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指导的意义。
-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从小培养孩子们作文后认真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
- 如果把教科书当作了不可更改的经典,就会坐拥了一颗大树,却放弃了整个森林。
- 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
- 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教学意识,而且应该具有课程意识。
- 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20个容易读错的同偏旁字之七
- 呷(xia第一声)vs 甲(jia第三声)
- 黠(xia第二声)vs 结(jie第二声)
- 弦(xian第二声)vs 玄(xuan第二声)
- 骁(xiao第一声)vs 饶(rao第二声)
- 蓄(xu第四声)vs 畜(chu第四声)
- 酗(xu第四声)vs 凶(xiong第一声)
- 逊(xun第四声)vs 孙(sun第一声)
- 诣(yi第四声)vs 指(zhi第三声)
- 垣(yuan第二声)vs 恒(heng第二声)
- 愠(yun第四声)vs 温(wen第一声)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教育名言分享(三十)
- 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
- 木秀于林,风必摧毁之。
- 你只有体会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你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成长。
- 战胜别人,要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自己,要靠自己的智慧。
- 平凡是伟大的起点,浩瀚则是渺小累积。
- 友谊全由一个缘字开始,友情全凭一个信字延续,朋友全靠一个心字长久。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
"渡”和 “度”用法的辨别
“渡”和“度”是容易混淆的字,有时我们会搞不清是“度过难关”还是“渡过难关”。这两个字用法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渡”的部首是水(氵),因此用于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如渡江、远渡重洋、飞渡南中国海等。“渡”也用在船只运载渡过江河的水域,如渡船。有时,“渡”也用于难关、危机等,如渡过难关,渡过艰苦的岁月。
“度”的用法则与时间有关, “度”多用于光阴、岁月、节日,带有“过”“经历”的意思,如欢度春节、虚度青春。
(转载 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4.html)
“渡”的部首是水(氵),因此用于与水有关的江河湖海,如渡江、远渡重洋、飞渡南中国海等。“渡”也用在船只运载渡过江河的水域,如渡船。有时,“渡”也用于难关、危机等,如渡过难关,渡过艰苦的岁月。
“度”的用法则与时间有关, “度”多用于光阴、岁月、节日,带有“过”“经历”的意思,如欢度春节、虚度青春。
(转载 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4.html)
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20个容易读错的同偏旁字之六
- 惬(qie第四声)vs 侠(xia第二声)
- 沁(qin第四声)vs 心(xin第一声)
- 臊(sao第一声)vs 操(cao第一声)
- 讪(shan第四声)vs 山(shan第一声)
- 悚(song第三声)vs 束(shu第四声)
- 塑(su第四声)vs 朔(shuo第四声)
- 倜(ti第四声)vs 周(zhou第一声)
- 湍(tuan第一声)vs 喘(chuan第三声)
- 蜕(tui第四声)vs 脱(tuo第一声)
- 倭(wo第一声)vs 委(wei第三声)
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教育名言分享(二十九)
-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
- 世界教育的“积累现象”是:受教育越多,就越想受教育。
- 阅读规律:小学:绘画-传说-童话期;初一初二:故事期;初三高一:纯文学;高二开始:思想期。
- 变革中最重要的力量是校长。校长如果不从思想上变革,我国的学校教育就无法真正变革。
- 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里,工作就是学习,应当把工作当作学习的泉源、学习的过程。
- 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应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 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
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
20个容易读错的同偏旁字之五
- 讳(hui第四声)vs 伟(wei第三声)
- 畸(ji第一声)vs 奇(qi第二声)
- 汲(ji第一声)vs 吸(xi第一声)
- 酵(jiao第四声)vs 孝(xiao第四声)
- 狙(ju第一声)vs 阻(zu第三声)
- 脍(kuai第四声)vs 会(hui第四声)
- 傀(kui第三声)vs 鬼(gui第三声)
- 讷(ne第四声)vs 纳(na第四声)
- 抨(peng第一声)vs 平(ping第二声)
- 绮(qi第三声)vs 倚(yi第三声)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甘”字溯源
有句成语叫“苦尽甘来”,这个成语里的“甘”有“甜美”的意思。此外,“甜”字是个会意字,“甜”从舌从甘,“甜”偏旁的“甘”便带有甜的意思。
古文的甘字,从口从一,表示口中含食物。因为甘美之物是人们所含的东西,因此引申为甜。如荀子的《荣辱》便有如此一句:“口辨酸咸甘苦。”这里的甘便是甜的意思。此外,日语汉字的“甘”,也表示“甜”。现在一些伺里的甘也表示甜,如“甘露”表示甜美的露水,“甘泉”表示甜美的泉水,“同甘共苦”和“苦尽甘来”里的“甘”都是“甜美”的意思。
“甘”字再由“甜美”引申为“味美”,如《说文解字. 甘部》:“甘,美也。”“甘”再从味美引申至美好,动听的,如《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甘”也从味美引申为“称心满意”,如《后汉书. 马援传》:“今获所愿,甘心瞑目”“甘”又从称心满意引申至“情愿、乐意”,我们常用的“甘愿”“甘心”便有此意。
(转载自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古文的甘字,从口从一,表示口中含食物。因为甘美之物是人们所含的东西,因此引申为甜。如荀子的《荣辱》便有如此一句:“口辨酸咸甘苦。”这里的甘便是甜的意思。此外,日语汉字的“甘”,也表示“甜”。现在一些伺里的甘也表示甜,如“甘露”表示甜美的露水,“甘泉”表示甜美的泉水,“同甘共苦”和“苦尽甘来”里的“甘”都是“甜美”的意思。
“甘”字再由“甜美”引申为“味美”,如《说文解字. 甘部》:“甘,美也。”“甘”再从味美引申至美好,动听的,如《左传。僖公十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甘”也从味美引申为“称心满意”,如《后汉书. 马援传》:“今获所愿,甘心瞑目”“甘”又从称心满意引申至“情愿、乐意”,我们常用的“甘愿”“甘心”便有此意。
(转载自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教育名言分享(二十八)
- 现在许多中小学的智育全部是为了应付那几天的考试。
- 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是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 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自己的肩膀上不要扛着别人的脑袋瓜儿。
- 作文的根本在于心灵的丰富。
-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辛辛苦苦地做着扼杀学生才情的蠢事”。
- 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那么,课本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就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 爱书的孩子不一定成绩是最好的,但无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20个容易读错的同偏旁字之四
- 玷(dian第四声)vs 沾(zhan第一声)
- 恫(dong第四声)vs 同(tong第二声)
- 讹(e第二声)vs 化(hua第四声)
- 佝(gou第一声)vs 句(ju第四声)
- 诟(gou第四声)vs 后(hou第四声)
- 梏(gu第四声)vs 告(gao第四声)
- 犷(guang第三声)vs 况(kuang第四声)
- 刽(gui第四声)vs 会(kuai第四声)
- 涸(he第二声)vs 固(gu第四声)
- 徊(huai第二声)vs 回(hui第二声)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
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因心脏病于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季羡林曾与独子季承断绝关系13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半年,两人重归于好。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前日在博客上透露季羡林的最后时光。他说,最近几个月,季承一直在照顾陪伴季老,老人家的心情非常愉快,胃口很好,仍然酷爱吃胡萝卜羊肉饺子。
钱文忠回忆,10日下午,98岁的季羡林用毛笔题写了“臧克家故居”,为汶川广济学校题写了“抗震救灾,发扬中国优秀传统”。下午4时到4时30分,季承为父亲按摩了手臂。老人精神很好,谈笑风生。“季先生走得很平静。”季老唯一的儿子、74岁的季承接受记者采访时,声音在电话那头一度哽咽。季承介绍季老的离去没有任何征兆,头一天季老还是好好的,坚持读书、读报、练毛笔字,和身边人说笑。“11日早上,他突发了心脏病,我很快赶到了医院,当时他已经昏迷……”近一个小时的抢救也没有留住季老远行的脚步,老人不幸逝世。
春节刚与独子冰释前嫌
季羡林曾与独子季承断绝关系13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半年里,两人终冰释前嫌,重归于好。1995年,因为对各种事情有不同看法,父子矛盾激化不再来往。去年底,爆出“季羡林字画遭窃”、“季羡林请求换秘书”等事件后,季羡林的秘书杨锐(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之妻)随后被更换。13年没有谋面的季羡林父子于今年春节期间团聚。季承在医院见到父亲。“父亲!”季承一开口就跪下磕了个头,起身时已泣不成声:“您有什么要训斥我的吗?”季羡林虽然也很激动,但话语仍然平静:“我有什么可批评呢,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好了。”此时,季羡林视力衰减,老人能看到的,只是儿子模糊的身影。“我一直陪在他老人家身边,这半年来也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季承说,今年他和家人在医院陪着季老过春节,随后半年来,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直到季老走完最后的时光。
温家宝医院送别季羡林
“我还准备了几个问题和您讨论啊”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透露,季羡林去世后,11日上午11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便赶到医院送别。中午12时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从会场赶到医院,在季老遗体前满含真情地说:“我准备在8月6日为您祝贺生日,还准备了几个问题和您讨论啊。”此番话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据了解,近年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探望季老。去年8月2日上午,总理温家宝到季老所住的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给他提前祝寿,离开时,温家宝还许下承诺,“明年我再来看您”。但不到一年,季老突然离去。这时,离季老的98岁生日不到1个月。
温家宝对季羡林有高度评价。他此前在看望季老的时候曾对他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温家宝与季羡林还曾互赠礼物,温家宝送给他一盆君子兰,季老则回赠一篇文章《泰山颂》。
总理五探季老四次谈读书体会
博览群书的总理经常读季老的书,并在与季老交谈中,谈得最多的也是读季羡林书的心得体会。2003年9月9日9时45分,温家宝来到解放军301医院探望季羡林,当听说季老住院期间写了一本散文集时,温总理认真地说:“我很喜欢您的散文,是您的热心读者。”这是温家宝当选总理的第一年。
2005年7月29日,温总理看望季羡林时说:“您的《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我都全文读了。”总理去访问德国的时候,还专门引用了季老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人有两个母亲,有生我的母亲,还有祖国这个母亲。“我那是给华侨华人讲的,好多人都热泪盈眶。”温总理动情地说。
2006年8月6日是季老95岁的生日,总理来到医院给季老祝寿,谈到读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羡林论人生》,温家宝说:“人看了觉得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叙事很真实。”
2007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谈的是季老的《泰山颂》,“写得很好。文章感人,而且有气势”。季羡林说:“《泰山颂》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总理最后一次探望季羡林是去年的8月2日,这次谈得最多的是四川大地震。
风风雨雨98年
初生之年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总角之年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开始学德文。
弱冠之年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1930年(虚岁20岁),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1935年9月,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季羡林被录取;10月,抵达哥廷根;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而立之年 1940年12月(虚岁30岁)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1942年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1941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1945年10月,经瑞士东归。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经恩师陈寅恪推荐去北京大学任教。
知命之年 1967年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
花甲古稀之年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耄耋之年 温总理先后5次到医院探望。1998年,出版《牛棚杂忆》。2006年,成为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2007年,出版《病榻杂记》。
十大学术成就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2.佛教史研究。
3.吐火罗语研究——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首倡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8.东方文化研究。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上世纪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
季老语录
谈人生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谈朋友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谈为人 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谈立言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本报综合报道
(节录转载自http://www.dahe.cn/xwzx/sz/t20090713_1601656.htm)
钱文忠回忆,10日下午,98岁的季羡林用毛笔题写了“臧克家故居”,为汶川广济学校题写了“抗震救灾,发扬中国优秀传统”。下午4时到4时30分,季承为父亲按摩了手臂。老人精神很好,谈笑风生。“季先生走得很平静。”季老唯一的儿子、74岁的季承接受记者采访时,声音在电话那头一度哽咽。季承介绍季老的离去没有任何征兆,头一天季老还是好好的,坚持读书、读报、练毛笔字,和身边人说笑。“11日早上,他突发了心脏病,我很快赶到了医院,当时他已经昏迷……”近一个小时的抢救也没有留住季老远行的脚步,老人不幸逝世。
春节刚与独子冰释前嫌
季羡林曾与独子季承断绝关系13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半年里,两人终冰释前嫌,重归于好。1995年,因为对各种事情有不同看法,父子矛盾激化不再来往。去年底,爆出“季羡林字画遭窃”、“季羡林请求换秘书”等事件后,季羡林的秘书杨锐(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之妻)随后被更换。13年没有谋面的季羡林父子于今年春节期间团聚。季承在医院见到父亲。“父亲!”季承一开口就跪下磕了个头,起身时已泣不成声:“您有什么要训斥我的吗?”季羡林虽然也很激动,但话语仍然平静:“我有什么可批评呢,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好了。”此时,季羡林视力衰减,老人能看到的,只是儿子模糊的身影。“我一直陪在他老人家身边,这半年来也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季承说,今年他和家人在医院陪着季老过春节,随后半年来,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直到季老走完最后的时光。
温家宝医院送别季羡林
“我还准备了几个问题和您讨论啊”
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透露,季羡林去世后,11日上午11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便赶到医院送别。中午12时许,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从会场赶到医院,在季老遗体前满含真情地说:“我准备在8月6日为您祝贺生日,还准备了几个问题和您讨论啊。”此番话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据了解,近年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探望季老。去年8月2日上午,总理温家宝到季老所住的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给他提前祝寿,离开时,温家宝还许下承诺,“明年我再来看您”。但不到一年,季老突然离去。这时,离季老的98岁生日不到1个月。
温家宝对季羡林有高度评价。他此前在看望季老的时候曾对他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温家宝与季羡林还曾互赠礼物,温家宝送给他一盆君子兰,季老则回赠一篇文章《泰山颂》。
总理五探季老四次谈读书体会
博览群书的总理经常读季老的书,并在与季老交谈中,谈得最多的也是读季羡林书的心得体会。2003年9月9日9时45分,温家宝来到解放军301医院探望季羡林,当听说季老住院期间写了一本散文集时,温总理认真地说:“我很喜欢您的散文,是您的热心读者。”这是温家宝当选总理的第一年。
2005年7月29日,温总理看望季羡林时说:“您的《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我都全文读了。”总理去访问德国的时候,还专门引用了季老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人有两个母亲,有生我的母亲,还有祖国这个母亲。“我那是给华侨华人讲的,好多人都热泪盈眶。”温总理动情地说。
2006年8月6日是季老95岁的生日,总理来到医院给季老祝寿,谈到读季老的《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羡林论人生》,温家宝说:“人看了觉得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叙事很真实。”
2007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谈的是季老的《泰山颂》,“写得很好。文章感人,而且有气势”。季羡林说:“《泰山颂》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
总理最后一次探望季羡林是去年的8月2日,这次谈得最多的是四川大地震。
风风雨雨98年
初生之年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总角之年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开始学德文。
弱冠之年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1930年(虚岁20岁),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1935年9月,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季羡林被录取;10月,抵达哥廷根;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而立之年 1940年12月(虚岁30岁)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1942年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1941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1945年10月,经瑞士东归。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经恩师陈寅恪推荐去北京大学任教。
知命之年 1967年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
花甲古稀之年 1978年~1984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耄耋之年 温总理先后5次到医院探望。1998年,出版《牛棚杂忆》。2006年,成为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2007年,出版《病榻杂记》。
十大学术成就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2.佛教史研究。
3.吐火罗语研究——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较文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首倡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8.东方文化研究。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上世纪90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
季老语录
谈人生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谈朋友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谈为人 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谈立言 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本报综合报道
(节录转载自http://www.dahe.cn/xwzx/sz/t20090713_1601656.htm)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反映热烈
由马来西亚教育部主催,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和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联办的“2009年全国教师散文奖”反映热烈。
此项比赛收到超过150份作品,参赛者包括退休校长和老师、校长、大专讲师、中小学的在职教师等,参赛者老中青皆有,其中年纪最大的参赛者是86岁的退休教师, 评审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以选出优胜作品。
主办单位共设3个奖级,即特优奖2名,得主将获颁水晶奖杯一座、现金奖1 000令吉、奖状一张、得奖作品集5本;优秀奖3名,得主将获颁水晶奖杯一座、现金奖500令吉、奖状一张、得奖作品集5本;佳作奖15名,得主将获颁现金奖300令吉、奖状一张、得奖作品集5本。比赛成绩预定在8月中旬揭晓,得奖者将受邀出席于9月中旬举行的颁奖典礼。
此项比赛收到超过150份作品,参赛者包括退休校长和老师、校长、大专讲师、中小学的在职教师等,参赛者老中青皆有,其中年纪最大的参赛者是86岁的退休教师, 评审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以选出优胜作品。
主办单位共设3个奖级,即特优奖2名,得主将获颁水晶奖杯一座、现金奖1 000令吉、奖状一张、得奖作品集5本;优秀奖3名,得主将获颁水晶奖杯一座、现金奖500令吉、奖状一张、得奖作品集5本;佳作奖15名,得主将获颁现金奖300令吉、奖状一张、得奖作品集5本。比赛成绩预定在8月中旬揭晓,得奖者将受邀出席于9月中旬举行的颁奖典礼。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文章的应该什么时候停顿,全赖于读文章的人自己断句。到了汉朝的时候,才有了“句读”(judou)符号,所谓“句读”是文词停顿的地方,“句”指语意已尽,“读”指语意还没有结束,语气可能停顿的地方。
我们用的句号(。)和逗号(,)是在汉朝才出现的。明朝的时候,则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到了1897年,广东人王炳耀发明了“读之号、句之号、节之号”等十种标点符号。到了1919年,白话文提倡者胡适之先生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的议案。议案中,他详细并具体地介绍了十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1920年国语统一筹委会制定了12种标点符号。有关标点符号读物,早在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诂》。
1951年,中国国家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用法》里有14种符号。1990年3月中国国家语文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这份《标点符号用法》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
(转载自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4.html)
我们用的句号(。)和逗号(,)是在汉朝才出现的。明朝的时候,则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到了1897年,广东人王炳耀发明了“读之号、句之号、节之号”等十种标点符号。到了1919年,白话文提倡者胡适之先生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的议案。议案中,他详细并具体地介绍了十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1920年国语统一筹委会制定了12种标点符号。有关标点符号读物,早在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诂》。
1951年,中国国家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用法》里有14种符号。1990年3月中国国家语文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这份《标点符号用法》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
(转载自http://tanwenshuozi.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24.html)
2009年7月6日星期一
教育名言分享(二十七)
- 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学生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
- 仅仅体现分数的智育,无疑是目光短浅的,忘了教育的真正使命。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一堂好课,不在于有条不紊,不在于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 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 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 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
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教育名言分享(二十六)
- 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
- 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
- 学生有差异,课程就应该有选择。
- 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
- 绿色的草坪上没有学生读书的身影,红色的跑道上没有学生青春的脚步,设备再先进的学校也只能是一潭死水。
- 当一个学生对世界失去好奇心,不会主动发问、探求,那就是学校、老师的悲哀。
- 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
- 学生从学校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教师压力解码工作坊
日期:2009年7月19日(星期日)
时间:早上九时至下午五时
地点: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
讲师:台湾傅木龙教授
目标:
1. 让教师学习如何面对教学压力
2. 培养教师在教育人当儿也乐在其中
3. 协助学校有效推行生命教育
内容:
1. 从“辅导与管理”培养孩子高尚的人品
2. 教师生命的成长--掌握情绪培养好心情(如何从逆境转念, 如何用正向思维诠释问题,谈教师压力纾解与情绪管理
3. 坚持一条简单的道路--快乐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联络电话:03-87362633(佩贞、雪嘉)
网站:http://jiaozong.org.my
时间:早上九时至下午五时
地点: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
讲师:台湾傅木龙教授
目标:
1. 让教师学习如何面对教学压力
2. 培养教师在教育人当儿也乐在其中
3. 协助学校有效推行生命教育
内容:
1. 从“辅导与管理”培养孩子高尚的人品
2. 教师生命的成长--掌握情绪培养好心情(如何从逆境转念, 如何用正向思维诠释问题,谈教师压力纾解与情绪管理
3. 坚持一条简单的道路--快乐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联络电话:03-87362633(佩贞、雪嘉)
网站:http://jiaozong.org.my
20个容易读错的同偏旁字之三
- 徜(chang第二声)vs 倘(tang第三声)
- 骋(cheng第三声)vs 聘(pin第四声)
- 憧(chong第一声)vs 童(tong第二声)
- 忡(chong第一声)vs 中(zhong第一声)
- 踹(chuai第四声)vs 喘(chuan第三声)
- 怆(chuang第四声)vs 仓(cang第一声)
- 辍(chuo第四声)vs 缀(zhui第四声)
- 猝(cu第四声)vs 卒(zu第二声)
- 蹙(cu第四声)vs 足(zu第二声)
- 嗲(dia第三声)vs 爹(die第一声)
2009年7月1日星期三
订阅:
博文 (Atom)